对于同一件高古玉,如是黄玉,白玉,青玉玉材,价格差异很大吗7?

应该说,对于同一型制的高古玉,即使型制、工艺、尺寸大小、年代基本一致,玉料的不同,价值相差非常大!就和田玉籽料而言,等级的划分为,一红,二黄,三羊脂,其他色系料在这三者之后排列。红玉罕见,黄玉相当稀少,黄玉有鸡油黄,蒸栗黄,甘黄,秋葵黄等。因为黄同谐音皇,一度被皇家所专用,赵匡胤陈桥兵变,黄袍加身成为宋代开国皇帝!在清朝,皇帝赏赐给大臣的相当高荣誉就是赐黄马褂一件!黄玉在过去就在羊脂玉之上。也许是物以稀为贵的缘故吧。在古代不同身份使用的玉料也不一样!我们不难发现,在皇帝大墓或王级墓里,玉器白玉和黄玉较多,在周朝的时候,周礼明文规定,天子戴白玉,公卿戴玄玉,玄就是青黑色。古代玉由皇室专管,百姓不得拥有,否则就是僭越之罪!从甲骨文里就能看出,王和玉是一个字,后来为了把王和玉区分开来,于是在王字中加了一点,意思是王戴了一点东西,这个东西就是玉。大家这就好理解了,王戴的什么玉呢?当然是白玉了!所以皇帝的皇字,就是白玉两个字组成的。这样分析看来,同一型制的古玉,玉料色系的不同,价值当然不同了!

为什么和田玉以白为贵?

白玉不但象征纯洁、高尚、温润,而且象征吉祥、安谧。不管那个玉矿体,白玉只占总体的小部分。从地质学角度看,纯白的白玉几乎不会存在。所以,从美学以及文化学、玉石学角度来看,玉以白为贵是非常有道理的。

但是,和田玉价值评判的首要标准不应该是白,而是细腻、温润。这是由我们的传统文化决定的。专业的角度,应该以细腻、温润为先,在细腻温润有保障的基础上追求白度,因为和田玉美的核心是细腻温润,而白不是核心,正所谓古人的“首德次符”。因为玉的白度只是白玉的门面,也可以说白度是白玉的表面,其相对的细腻温润为白玉的里面,而“表里合一”、“德符并重”才是好玉,这也是中国文化推崇内敛、温和,讲究外柔内刚的生动写照。白度等级在白玉非常重要,但只有细腻温润的“悦目”之白,才能诠释白玉“赏心”之美,而并非只要白就一定来的悦目,如苍白、瓷白、灰白等并非悦目之白,如雪白、润白、甜白等,才是“悦目”之白,“赏心”之美。

现在行里和田玉交易似乎都以白为贵,因为对比白度比较容易,当然也比较肤浅。而学会、看懂和田玉的细腻、温润、老熟、厚重感以及和田玉的灵性就不是那么容易了,这需要文化,需要学习,需要熏陶,一时半会儿是学不会的。为什么说一时半会儿学不会呢?因为,所谓学会有三个层次,就是投资层次、鉴别层次和鉴赏层次。学会了看细腻温润,就是学会了鉴赏(当然鉴赏能力还不仅于此),收获的是高贵的素养,素养素质的改变可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。真正懂得和田玉精髓的不多。这是造成当下“以白为贵”的局面。甚至,和田玉行业不少圈里圈外都叫白玉,不叫和田玉。有的甚至认为除了白玉外,不知道有其他玉。假如从白玉的角度出发,只要是白的就是好的,这是偏离和田玉文化之精髓的。提这个问题,就是社会过分追求白,尽管和田玉白玉是主流,但白度恰恰不是核心。

一味追求白的后果,一不小心买了很多俄料和老坑青海料。俄料由于石英含量高会显得瓷白,有的因为结构的原因显得冷白或者腻白等,缺少的就是油性适中的润白;青海老坑料的结晶度高,看上去就是嫩白,缺乏了核心的由细而润的厚重感。而只要是高白的料,没有便宜的。我们看到高白的青海料、俄料手镯在市场上低于50万元可能不容易买到。

另外,相对不是很白的白玉和浅颜色的青玉,细度、油性也比较好,只是色度上有差异,现在入手,涨价空间也不一定小。除了白玉,和田玉还有红、黄、墨、碧、青花等颜色品种,从宝玉石“美观、稀有、耐久”的普世标准看,它们的价值也很高,其中的精品不乏超过羊脂白玉的。由于认识的不足,这些品种的价格还是比同样致密、温润的白玉便宜,值得藏家重视。看完关注我哦

上一篇:白玉是什么玉一般价位 下一篇:返回列表